第二章 Vscode PK Overleaf

AI-摘要
Tianli GPT
AI初始化中...
介绍自己 🙈
生成本文简介 👋
推荐相关文章 📖
前往主页 🏠
前往爱发电购买
第二章 Vscode PK Overleaf
PenryOverleaf 与 VS Code + LaTeX 对比:哪个更适合你?
在撰写论文、报告或学术文档时,LaTeX 是许多工程师、科研工作者和学生的首选工具。而如今,主流的两种 LaTeX 使用方式就是:
- Overleaf(基于云端的 LaTeX 编辑器)
- VS Code + LaTeX(本地环境结合现代编辑器)
这篇博客将从多个维度对比两者,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LaTeX 写作方式。
1 上手难度与环境配置
✅ Overleaf:
- 零配置,打开浏览器即可使用。
- 自带常用模板,适合新手快速上手。
- 支持多人协作编辑(类似 Google Docs)。
⚙ VS Code + LaTeX:
- 需要安装:
- TeX Live / MiKTeX
- VS Code + LaTeX Workshop 插件
- 首次配置较复杂,需手动设置编译链(如 XeLaTeX)、字体路径、中文支持等。
- 上手门槛稍高,但配置好之后效率极高。
2 编辑体验与功能扩展
🖋 Overleaf:
- 所见即所得式的预览模式。
- 提供版本控制、GitHub 同步、分享链接。
- 插件功能有限,较依赖 Overleaf 自身功能。
🔧 VS Code + LaTeX:
- 强大的插件生态(如 LaTeX-Workshop、Snippets、Snipaste 图像粘贴等)。
- 可定制预览、主题、高亮、片段补全。
- 支持和 Git 本地仓库无缝协作,适合项目型写作。
3 中文支持与字体设置
Overleaf:
- 提供 CTeX 模板,支持中文写作。
- 但若需使用自定义字体(如微软雅黑、宋体等),权限受限,字体有限。
VS Code 本地环境:
- 可调用系统所有中文字体(如 SimSun、SimHei、FZShuSong 等)。
- 可自由配置
fontspec
,完全支持 XeLaTeX 编译中文。
4 协作与版本管理
Overleaf:
- 最强优势之一:多人在线协作。
- 每次保存自动生成快照,有基本版本控制。
- 支持链接分享和评论功能。
VS Code:
- 通过 Git 协作与版本控制。
- 不适合非程序员用户在线同步编辑。
5 编译与输出控制
Overleaf:
- 提供 PDF 编译、日志查看等基础功能。
- 不支持
shell-escape
、TikZ 高级功能时可能遇到限制。
VS Code + 本地:
- 完全控制编译流程(如 XeLaTeX + Biber + Makefile)。
- 支持
latexmk
、biblatex
、minted
、TikZ 3D
等高阶功能。
6 其他对比速览
维度 | Overleaf | VS Code + LaTeX |
---|---|---|
中文兼容 | 一般(依赖模板) | 优秀(本地字体任意配置) |
模板支持 | 丰富(大量公开模板) | 自行下载或维护模板 |
跨平台性 | 高(网页即可) | 高(支持 macOS / Windows / Linux) |
网络依赖 | 必须联网 | 本地可离线编译 |
协作能力 | 强(实时编辑、评论) | 需借助 Git 或网盘协作 |
编译速度 | 中等(受网络和队列影响) | 快(本地硬件决定) |
总结:如何选择适合你的方案?
- 👶 新手 & 教学场景 → 推荐使用 Overleaf
- 🧑💻 技术用户 & 项目写作 → VS Code + LaTeX 更高效
- 📡 频繁协作团队 → Overleaf 的在线优势明显
- 🎨 对中文排版和自定义要求高 → VS Code 更灵活
✨ 个人感受
我目前是 VS Code + LaTeX 的深度用户,主要原因是:
- Overleaf 编译速度慢,文本、代码无高亮,而且不能配置 AI 协助自动补全等;
- Overleaf 项目较大需付费:对于较大的项目,可能会超过免费的编译时间,需要升级为付费会员。
- 自由控制文档结构和样式;
- 插图、代码高亮、引用功能更强大;
- 配合 GitHub 管理多个论文项目非常顺畅。
当然,如果和导师或小组协作编辑文档,我也会使用 Overleaf 来方便交流与提交。
📌 如果你还没有配置 VS Code LaTeX 环境,我推荐阅读这篇文章:第一章 LaTex与VScode的相遇
欢迎留言分享你对这两种方式的看法~
评论
匿名评论隐私政策
TwikooWaline
✅ 你无需删除空行,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